| 图片 | 札记 | 留言 | 朋友 | 作者 | 检索 | 更新 |

     
  毛家工业园  
 

      毛家庄村隶属于济南市天桥区大桥镇,位于市郊黄河北岸,是一个人口不足五百的普通小村。最近十多年,毛家庄人在里不到八百亩的土地上建了一百多家家具工厂,如今村民对外更愿意称这里是毛家工业园。 
  毛家庄村西坡地皮上的盐碱如残雪一般,几束干枯的芦苇在寒风裹挟着黄沙中摇晃。北坡的土地因当年苏联援建而最终流产的“洛北工程”几乎失去耕种价值。像这样的土地,占了毛家庄村耕地的三分之一。靠土地吃饭带来饥饿和贫困曾是毛家庄村民挥之不去的噩梦。据74岁的村民巩振文回忆:日本人侵华八年,毛家村旱了七年;春天刮黄风,夏天不下雨,黄河也没有水。1940年全村约四十户一百四十口人,只有一户地主和一户富农家能吃上饱饭,约占一半人口的贫农会经常挨饿, 1943年村里就曾经饿死十多口。1958年村里办起集体大食堂,巩正文不忍心看着孩子挨饿,经人介绍去了内蒙古的砖瓦厂,虽然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儿,但好歹能吃饱。1961年在呼和浩特扎根的巩振文返回毛家村,将妻子和大儿子接到内蒙古,这一去就是三十七年。回忆这段历史,年迈的巩正文颇为得意,因为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时期,毛家庄连饿带病死了十多口,巩家不仅没有挨饿,还添了五个孩子。1965年出生的孙家祥如今已经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老板,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上初中时放暑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到黄河南的市区去捡城里人丢弃的西瓜皮回家腌咸菜吃。 
  1986年年底农闲时节,外号山牛的巩万荣和孙传柱兄弟等人来到济南段店一家姓田的上海人开的木器厂做小工,想用祖传的木工手艺挣点钱贴补家用。这家木器厂的产品是当时非常时髦的组合柜,精明的南方老板怕被人偷学技术,只让来他们制作柜子骨架,待晚上工人下班后再亲自动手进行蒙皮、贴面板等工序。但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这几个精明的农民木匠,很快巩万荣等四人就把制作组合柜的技术悄悄带回了黄河北岸的毛家庄。回村后,巩万荣和人合作成立家庭作坊,在农闲时生产城里畅销的组合柜。巩万荣自己既当老板也做工人,还要跑销售,实在忙不过来就只能叫媳妇来帮忙。那时做一个组合柜的利润能达到二、三百元,一年下来能净赚六到七千块的收益也令这位守着土地穷困了半辈子的农村木匠大为震惊。从那时起,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每年都能给家里添置些东西,穷日子终于有了盼头。1988年,伴随着周围城市快速发展和旺盛需求的带动,巩万荣和巩振堂、孙传柱在全村一下带动了十几户开了家具作坊。1991年巩万荣开设了自己的家具作坊,雇了两三个工人常年开工。1997年,巩万荣正式注册了“万荣牌”商标,并为自己的工厂办理了工商登记。随后,巩万荣的工厂生产了黄河北的第一批俗称“白台子”的电脑桌——因当时电脑桌多用白色蒙皮的刨花板制作而得名——全村的大小家具作坊工厂总数已经发展到了四十多家的规模。毛家庄村生产的家具产品销售到方圆几百里,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也让村民摆脱了人均1.3亩的贫瘠耕地的束缚,一个当年勉强温饱的村庄逐渐变成了全镇最富裕的地方。到2014年底,全村已经有大小家具工厂、作坊一百多家,其中有五成为外来人员开办的工厂。毛家庄成为大桥镇闻名的“毛家工业园”。 
  随着良种、农药、化肥、机井和农业机械的逐渐广泛应用,每个家庭每年只需要在土地上工作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成,现代农业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一亩土地一年种植两季庄稼的毛收入还不及村工厂里一个小工的月工资。如今在毛家庄村,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很小比例,家里是否开工厂,是否有厂房出租,成了衡量家庭财富的直接标志。 
  随着工业园的发展,“烦心事”也随之而来。2011年底,村子被人举报有消防隐患,且喷漆车间造成环境污染,镇上专门为此事责成进行整改。村内的自留地和宅基地被村民见缝插针的建了厂房,导致毛家庄村内道路狭窄,村内主路只能驶入载重2吨,长度不超过4.2米的小型货车,导致大型生产设备和材料运输困难。此外,生活垃圾无序堆放、缺乏下水管网,也制约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为适婚子女在周围的村庄买楼房居住。能在城里买房商品房,让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家庭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村民都期望未来能够在改善生活环境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村民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注目礼 |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山东十人摄影展|
微 信
 
   
Copyright©2000-2016 注目礼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