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 札记 | 留言 | 朋友 | 作者 | 检索 | 更新 |

     
  芙蓉街——最后的老街  
 

 
文/张含保  宁舟浩


  泉城济南美就美在这2.6平方公里的(老城)的土地上喷涌出一百多眼清泉。芙蓉街位于趵突、黑虎、珍珠三大泉系中间,北临大明湖,在仅有432米长的街道周围就簇拥着大小泉眼近30处,其中既有身居72泉之中的名泉也有散落于平常百姓家的无名小泉。芙蓉街正位于泉城的中心,南起泉城路、北至西花墙子街南口,因街中路西有芙蓉泉而得名。如果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泉城济南的绝妙写照的话,那么"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芙蓉街及其周围地区的真实描述。
  芙蓉街的建立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根据史书记载金、元时芙蓉泉旁边建有“姜家亭”;明朝中期,德王府右史、诗人许邦才曾在附近建“瞻泰楼”;清朝康熙年间,德王府故址建山东巡抚衙门,将德王府的西苑废为民宅,芙蓉街的路东也建起了民房和铺面;清朝著名诗人董芸曾经在芙蓉泉附近寓居……现在与芙蓉街一墙之隔的张家大院的张姓人家据说就是明德王侍卫之后,据院子里最年长的张汝昌老人回忆,张家大院早在明朝初年就在此落户了。
  据家住芙蓉街的老人回忆,当年的芙蓉街是很美的。当年芙蓉街不足一华里的路面全部由大青石板铺砌,大小字号、作坊分列道路两旁。清晨,石板路上会飘着薄薄地一层雾气,远远望去往来的行人似乎漫步于仙境之中,透过石板的缝隙就会看见在石板下面潺潺流淌着的泉水,那石板路上的雾气便是温暖的泉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街上便会听到石板路下面淙淙的泉声。旺水期的时候,石板下面的泉水会涌出路面,据老人们回忆,倘若穿着布鞋,不一会儿鞋底就会被浸透,活脱脱一番“清泉石上流”的景象。到了中午,路边的买卖字号纷纷张起白布搭成的凉棚,芙蓉街上店铺密集凉棚首尾相连,便形成了颇为壮观的白色"凉棚阵", 阳光只能从凉棚的缝中偷偷地钻近少许。试想:在酷热炎夏,穿行于上有凉棚遮阳、下有清凉泉水的芙蓉街中,这时在路边的小店里来上一碗冰镇酸梅汤那清凉的感觉真是难于言表。
  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是很热闹的。明清时期这条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和府学衙门,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开店营业。裁缝铺、首饰店、染坊、书店、照相馆、乐器行、诊所、铜匠铺、银匠铺、眼镜店、服装鞋帽店、饭馆酒肆乃至青楼妓院等一应俱全。著名的瑞蚨祥布店,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的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名气最大的鲁菜饭馆“燕喜堂”、规模最大的饭店“东鲁饭庄”,以及解放前济南的最高的楼房都座落于此。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也曾落户在芙蓉街,著名的画家俞剑华、岳祥书当年亦曾经在这条老街上居住开业招揽学子。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顾客盈门,加之街上的住户大多祖籍章丘一带,有做生意的传统,芙蓉街也开始从单一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贸并行发展过渡,商业的繁荣也把芙蓉街推向了一个异常兴盛的阶段。
  芙蓉街过去有四座庙,从南向北依次为:土地庙、龙神庙、关帝庙、文庙。其中以文庙和关帝庙最为著名。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曾是济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科举时代文庙是来自全省考生赴考的必经之地,科举时代考取秀才者入县学、府学为生员,也称“入学”或者“入泮”,为此清朝顺治年间在芙蓉街北段梯云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曰“青云桥”取青云直上之意,并修建坊额题有“腾蛟起凤”的牌坊。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庙、府学、秀才们而命名的。久而久之考生秀才们拴马匹的地方便成了现在的马市街,张榜公布考试成绩的地方便成了如今的榜棚街,虽然现在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早已损毁遗迹全无,文庙也只残存大成门和大成殿以及破旧的影壁,但是凭这些遗迹足以想象当年祭拜孔子时鼓乐喧天万人景仰的盛况和芙蓉街的繁荣。除文庙外,龙神庙等其他三座庙宇已经殒没。
  走进现实中芙蓉街就好象走进了一座年久失修的历史博物馆,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陈迹渐少,但从沿街二层小楼的精美木刻仍可推想出当年老街的繁荣。虽然她与仅一街之隔高楼通衢、车水马龙的泉城路相比显得黯然失色,但芙蓉街却因此成了表现老济南最好的外景地。如果你留心的话,在《大浪淘沙》、《前哨》、《刀光虎影》及《解放济南》等影片中不难发现芙蓉街的身影。老街上经常有蓄着大胡子、手里拿着喊话筒的导演和留着长头发的摄影师还有一队一队的鬼子兵骑着大马在老街上走来走去。这时候最高兴的是孩子们,他们兴高采烈地跟在演员后面到处跑,但老人们见了这种场面却只是摇头。剧组总是来去匆匆,留下的只是遗弃了的破旧道具和临时化妆室内说不出名堂的香味儿。老街恢复了固有的寂寞,人们慢慢意识到一个近乎残酷的现实:芙蓉街太破了!芙蓉街太老了!拥挤而狭长的街道,破旧而杂乱的宅院,缓慢的生活节奏,干涸见底的泉池……
  为了方便车辆的通行,压实的柏油路取代了年迈的石板路,老街外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几乎呈爆炸增长的人口扼杀了老街的泉脉,年轻人只能从发黄的照片上一睹当年泉水的风采。往来熙攘的人流车辆的喧嚣掩埋了老街的宁静和闲适,街道两边来自大江南北各色小吃煎炸浓烈的气味取代了当年文庙传出的袅袅香烟。芙蓉街象一个没落了的贵族,虽然破旧的华服依旧在身但还得为了晚饭而四处奔波。老街变了,变得让身居老街多年的老人不认识了,变得让慕名而来写生的学生们不明白了。十几年来关芙蓉街搬迁的消息时而传出时而平息,弄得人们似信非信,老街上的住户的期望并不高,只是希望能象老街外面的人们一样住上宽绰一点的房子,房顶不再漏雨,不再为抢用自来水而发生争执,长大的孩子能单独住一间屋,不用在大清早排队等厕所……只要报纸上一有芙蓉街的消息,便引起人们的一阵骚动,在街上议论半天。但是日久生情,人们一时间也舍不得这里,毕竟是在老街上娶妻生子、生活了几代人。
  年轻人或考学或外出工作离开了老街搬进了宿舍,偶尔回来一趟也是来去匆匆;还没能离开老街的年轻人也都向往着到老街外面闯荡一番。老街似乎是属于老年人的,每家只留下恋旧的老人固守着自家的老根,所以走在老街上你会发现这里的老人特别多。虽然生活在老街有些不便,但是老年人却特别留恋相伴多年的老房子和老街坊,留恋融洽的邻里关系。家住69号院的毕奶奶年轻的时候曾在芙蓉街开过茶叶店,当过街道干部和卫生员,虽然她耳朵有点背但为人爽朗健谈,还经常在街上散步和周围的年轻人说说笑话,大家都很喜欢这位老人家。春节之前又传处了搬迁的消息,她一直担心搬迁之后能不能再和老街坊们住在一起,因为十多年前的一次煤气中毒事故就是因为邻居及时的发现她才拣回了一条命。可谁也没有想还没出正月,她老人家就因急病去世了,她生病前没有一点征兆,从卧床不起到去世只有不到10天的时间。正月二十二的清晨,在2000年的最后一场雪中,享年84岁的毕奶奶被抬出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屋,她再也看不到和老街坊一起搬进新房的日子了。
  漫步在芙蓉街上,虽然这里早已没有了过去的青石板路,再也听不到青石板下淙淙的水声,但经年累月世事沧桑的历史沉淀会使你一不小心就踩出一个故事来。你要把脚步放轻些、再放轻些……
  附:芙蓉街大事记
  根据明代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编纂的《历城.建置》记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
  1862年章丘县孟洛川在芙蓉街南首开设瑞蚨布店,后来迁至院西大街(今泉城路)改名为瑞蚨祥。
  1912年6月13日,济南巡防第六营辫子兵兵变,自老东门入城,经芙蓉街到西门大街,沿途抢劫店铺、纵火焚烧房屋。
  1923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在芙蓉街创办教育图书社。
  1948年9月济南解放,芙蓉街获得新生回到人民手中。
  1956年1月,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芙蓉街上的近30家私营业户改为公私合营或者合作组。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市场关闭。芙蓉街上的个体业户全部被取缔,原有公司合营商店转为市属集体企业。
  1981年3月居民牛永兴在芙蓉街上开办第一个个体商店"济南历下永兴商店"。
  1997年7月,在家住69号院的张含骧老人的倡议下,全院居民自发清理、重修了芙蓉泉泉池。张老被誉为民间护泉第一人。98年7月张老因护泉有功,受到市长谢玉堂的亲切接见。
  1999年芙蓉街共有居民505户、1294人,共有个体工商业户65户,年上缴国家税金50余万元。
  2000年3月济南市政府决定投资5亿元把芙蓉街建成"古城游览区",芙蓉街将成为继"山、泉、湖"之后的济南第四大旅游景点。
  2001年8月,伴随着泉城路商业街拓宽改造工程,芙蓉街南端大约50米被整体拆除;新建的仿古建筑变将成为未来的商店。
  2002年5月1日,泉城路商业街举行了盛大的开街仪式。

 
 

 

 
     
 
注目礼 |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山东十人摄影展|
微 信
 
   
Copyright©2000-2016 注目礼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