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 札记 | 留言 | 朋友 | 作者 | 检索 | 更新 |

 
王景春:多媒体,我们已经上路—2012荷赛多媒体作品评选的报道

写在前面:

    我和王景春先生只在上海见过一面,但一直都在为他在“南都”的不凡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2012年春天,王先生应邀参加2012World Press Photo Multimedia Contest (2012荷赛多媒体比赛)的评选工作,更加彰显了业界对他在多媒体方面探索的肯定。

    下文是我看到的为数不多的能让人看懂的,老老实实的文章。读到文章后的一个月,为了加深印象,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电脑上比着杂志一个字一个字敲了下来。当晚,征求王先生可否转载,王先生即刻就发给我一个该文字的WORD文档。上述文章,是俺亲手,一个字一个字在电脑上敲下来的。学习了一遍,受益匪浅。

     文章虽然留给我们不少疑问,荷赛的评委也没有就“何为多媒体”的六个问题给出标准答案。但是一句“我们已经上路”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正如法国评委Claudine Boeglin所言:未来是屏幕的世界……我这个学了十多年拍照的人真的不知道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还是丧气。不是刚刚说好摄影是架上艺术了么?!哈哈,现在还早,刚刚上路,要趁早。感谢王景春先生。

多媒体,我们已经上路—2012荷赛多媒体作品评选的报道

2012 WPP Mutimedia Contest:We are Already on the Way

文/王景春

  回望四年前,当新闻摄影界几乎不约而同地被卷入一股“多媒体旋风”的时候,其实我们对“何为多媒体”以及“多媒体何为”都近乎一无所知。只是山雨欲来的行业环境让全世界媒体同仁都都感受到了转型的紧迫性,路在何方无人知晓,风雨兼程却已然成为共识。
  四年后,这种摸索虽仍未达成太多明晰的结论,但总结已有的尝试却变得尤为重要。正式在这种背景下,在新闻摄影行业中素有“权威”盛名的荷赛,也开始其设立近60年来最大的调整:设立多媒体比赛。2012年3月10日至14日,第二届荷赛多媒体作品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其在新闻摄影领域对专业性的强调被沿袭到多媒体比赛中。我做为首位来自中国的“荷赛”多媒体评委,也作为中国新闻业界较早的进行多媒体转型尝试的团队领导者,亲身参加了评选过程,既力求向评委展示中国同行在多媒体领域已有的成果,也力求探讨多媒体作为一个全球性转型命题的前景和问题。
  这次的评委来自五个国家的八个评委组成:Vincent Laforet:(美国,评委会主席,摄影师,导演)、Keith Jenkins:(美国,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多媒体资深制作人资深主管),Claudine Boeglin(法国,汤森路透基金会多媒体导演)、Jessica Dimmock(美国,纪实摄影师)、Iata Cannabrava(巴西,摄影师,导演)、Anna Zekria:(俄罗斯,Saltimages 联合创始人、董事)、Pould Madsen:(丹麦,摄影记者,孟买飞行俱乐部多媒体制作人),王景春(中国,《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还有一个评委会秘书Alan Stoga(美国,Zemi Communications公司总裁),负责监督规则及组织评委讨论,但不负责投票。
  在评选之前,评委们首先对于“何为多媒体”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1. 在形式上,他是否仅仅是“照片+视频”或者“音乐+照片”的PPT?
   2. 多媒体与新闻摄影之间的关系如何?
   3. 荷赛规定了参赛作品必须包涵静态照片,那么是以照片为叙述主体?还是仅仅作为过度?
   4. 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是否必不可少?
   5. 评选是否针对单个作品?作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队。
   6. 是否应该强调在线性时间轴上讲述故事,而非照片集锦?包括动作题材,比如《跑酷》是否更为合适多媒体的表现?
   最后,各位评委的意见综合起来形成了六个重要的标准,这也成为此次评选所严格遵循的规则:
   1. 故事:就是你要会讲故事。
   2. 创新:灵活,试验。这里面涉及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形式。
   3. 节奏:设计音乐,以及故事叙述的控制力。
   4. 静态影像技能:照片要好。
   5. 吸引:一个好的开始。
   6. 影响:引起人们思考留下深刻记忆的作品。
  其中,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有静态的照片?荷赛官方的答案是:因为静态照片是这个组织的文化遗产,如果放弃静态照片,它将变得跟其他任何基于视频作品的比赛无太多不同。
  这次比赛共收到来自48个国家的300多部作品,有大约30部作品不符合标准而剔除,最终进入评选符合标准的是287部。那些作品被剔除的原因包括:1.时长超过20分钟;2.违反程序;3.作品并非日常发表的,而是专为比赛而作(或重新编辑);4、作品没有按照要求包括静态照片。
  评选分三轮进行,最后在这287部作品中产生前三名,另外产生一个评委推荐奖:交互媒体类。
  第一轮作品是每部作品播放前两分钟,0-3-5分制。大家也为此讨论,为什么是两分钟,评委会主席Vincnt Laforet给出的回答是:大家基本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懂的新闻的做法,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如果前两分钟你还没有进入主题,或者没有吸引受众,请参见评选规则第五条:吸引,一个好的开始。
  来自中国的很多不错的作品恰恰是缺乏一个具有吸引的前两分钟,或者说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有些国家的不错的作品往往故事的核心是在最后而不是开始,就像中国相声的“抖包袱”。
  第二轮和第三轮总,八个评委就初选出来的作品完整观看并进行充分讨论,应该说每部作品八个评委都要给出意见。最终以下三部进入前三名,我就把这三部把评委的大致意见给予说明。【注2】
  一等奖作品《南非白人的血》(Afrikaner Blood)
  这件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极右翼团体教南非的白人孩子们如何保卫自己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同时像他们灌输“南非黑人是他们的敌人”的观点。作者跟随拍摄其中的一个夏令营,见证那些原本萌生着多元整体的南非认同感的孩子们,如何在就天内,变成坚韧的的种族主义者。
  这件作品结构清晰,各种媒介都运用的比较好,而且比较简单,开宗明义,身份的表现很清楚,包涵很多内容,作品的影响比较大。照片好过视频,但另一方面因为关系到未成年的问题,所以在这个作品上争议比较大的是有关报道的尺度的问题。
  二等奖作品:《半衰期:切尔诺比利工人的现状》( Half-Live:The Chernobyl Workers Now)
  斯拉夫蒂奇(Slavutych)是一座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50公里的城市,它在当年的核灾难发生前后由前苏联政府建立起来用于疏散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普利皮亚(Pripyat)居民。斯拉夫蒂奇的使命是要为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工人提供舒适的生活与现代化的设施,它也是苏联建设的最后一个城市。但是,2000年,乌克兰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关闭了最后的核反应堆,导致斯拉夫蒂奇社区的大批工人失业。退休工人靠微薄的养老金生存,还要治疗几十年放射性辐射造成的身体伤害。在内容上,这件作品后面的故事比前面的好。照片应用的很好。但故事的线索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一个两个家庭深入跟踪下去就会很好。我非常佩服记者完成这样的选题,信息流不断,清楚应该从哪里开始,采访到位。但作品的篇幅有点长,应该进一步做剪辑。
  三等奖作品:《美洲死海》(Americans Dead Sea)
  萨顿海,这个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沙漠中的湖泊,曾经是旅游圣地,如今变成了环境最恶劣的“死海”。100年前,萨顿海的诞生纯属偶然,它是科罗拉多河冲破了灌溉渠之后形成的,并很快称为热门的度假圣地。然而,萨顿海纯粹依赖灌溉径流作为唯一的水源,而且没有流出口,导致水体日益变坏,毒性增强。虽然度假城镇很快被废弃,当其昔日结构依然尚存,鬼城般的城镇披覆着盐化的外壳。
这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幽默”,而且在段时间内把问题将得比较透彻。
  这次提交的符合评选规则的作品有287个,获奖作品可圈可点,来自中国的作品质量不低,但也有不少问题,这恰恰说明增设新媒体奖项的必要性,仅从技术层面而言,多媒体比静态影像复杂的多,解决面对的问题需要多种技能,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上路。
  对于多媒体的界定,我个人的理解是:仅在形态上,多媒体集合了静态照片,动态影像(包括视频)、声音(现场同期声,后期编辑等声音元素)、交互图表,FLASH等,是为适应当下多种传播渠道的立体视觉表现形式。(我对“静态影像的多媒体化”在2008年《南都流媒体元年》里面有过阐述)。
  “南都”理解的多媒体有五大特性:
   1. 多通道的传播方式;
   2. 立体化的感官接受;
   3. 跨平台的发布模式;
   4. 容量的无限性;
   5. 形态的多元化。
  某种程度上,多媒体摄影师不仅是一个记者,而且是一个录音室,视频记录者,后期特效师,甚至是一个制片人、编导。但这个导演必须是基于新闻事实,这是根本。而非悬念大师。
  虽然荷赛在新闻摄影比赛上有着丰富的组织经验,形成了非常合理的评选规则与流程,但多媒体毕竟是新生领域,在奖项设置上似乎可以有所调整,以期吸引更多的优秀作品。我个人通过两届大理国际影会多媒体评选的经验,建议可以设置三个平行奖项:
   1. 新闻故事:要求以静态照片为主要叙事元素的多媒体作品,包括声音、现场同期声及其他多媒体元素,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因为,若超过这个时长,所需的素材数量将极其庞大,而且也容易失去静态影像的优势。至于为什么要保留静态影像,按照“荷赛”官方的说法,是因为静态的影像是“荷赛”的文化遗产,不能丢掉。
   2. 新闻短片:不要求必须包涵静态照片,形态上可以是纪录片,时长在30分钟左右。超过了这个时长,就应该不属于这个领域的评选范围了。
   3. 交互媒体:关键是交互。技术应用在信息整合中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这可能会有点刻板,但无规则不成方圆。
  正如法国评委Claudine Boeglin所言:“未来是屏幕的世界……即使我们目前看到的很多作品都不够完美,我还是很高兴,因为这种形式在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传统媒体和新的独立摄影师、独立制片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竞争,其实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摄影师和独立制片人都能参与游戏的大游乐场,他们能用同样的设备,做同样的事情,也具有同样的渠道去接近受众。”这次评选,对于全世界从事多媒体工作的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在这个新兴江湖中争先排座次,而在于探讨适应新的传播媒介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标准,如果存在这个标准,它必定是基于迅速发展中的多媒体实践,以及开放的,专业的多方观点碰撞融合。

      注:1.本文经作者允许,摘自2012年5月《中国摄影》杂志。

           2.2012World Press Photo Multimedia Contest 三段获奖视频及相关信息,请见如下链接:http://www.worldpressphoto.org/multimedia-gallery/2012-multimedia-contest#

    

发布日期:2012/6/25
     
 
注目礼 |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山东十人摄影展|
微 信
 
   
Copyright©2000-2016 注目礼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