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京剧守望者一起度过的日子 |
|
二○○四年四月的一个下午,我在济南火车站旁一条布满了肮脏小吃店的胡同里第一次看到了济南京剧院的演出海报。海报中的京剧人物几乎被周围饭店排出的油烟薰黑,剧院门口嘈杂的小贩挤的水泄不通,旁边录像厅大喇叭里动作片喊杀声震天,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炒菜的味道。长期以来拍摄当代京剧演员日常生活照片的想法在这里终于找到了一个“落脚点”。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在胡同里面找到了剧院的大门。没有门牌,没有传达,没有排练厅,只有一个黑漆漆的铁门,就连门口摆摊的小贩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个京剧院。在外面乍一进入,由于光线黯淡,眼睛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过来,散发着霉味的过道里堆满了装道具的箱子。在济南,当时这里就是排演我们称之为国粹京剧的地方。 白天我跟随拍摄演员们在大街上摆摊,艰难地推销每张十元的戏票;傍晚,跟卖完票的演员赶回剧院化妆、上台演戏。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我几乎是一个“戏盲”,演员看我不懂戏,就在后台告诉我当天演出的高潮在哪儿,谁的戏份最重,哪段最精彩,甚至第几出戏有会几个空翻……经过长期的相处,很多演员已经成了我的好朋友。演员结婚,就会拉上我去当婚礼摄影;有时剧院印刷宣传小册子,也会找我帮忙想办法。遇有演出,他们多半会提前电话通知我演出的时间和地点。在剧院拍摄时,我可以把摄影器材存放在“衣箱”阎老师的服装案子下面,决不会有闪失。在这两年中,我几乎拍摄了济南的每一场京剧演出。渐渐地,拍摄的照片也得到了演员们的认可,我还荣幸地被演员们戏称为剧院的“专职摄影师”。 有一次,我在剧院实习生宿舍里拍摄,换镜头时不慎脱手,眼看价值近万元的镜头就要落到水泥地上,说是迟、那是快,坐在一边绰号“四哥”的魏存新飞起一脚,用脚背把镜头托在了床的侧面上。“四哥”反映迅速、动作麻利,力量恰到好处,挽救了我的宝贝镜头。我在千恩万谢、暗自庆幸之后,不禁对这几位初出茅庐的实习演员刮目相看。 在和这些京剧演员在一起的日子里,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困窘、谋生的艰难和尚存的尊严:常年只能发放60%的工资,刚毕业的实习演员甚至要依靠父母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寒冬腊月,滴水成冰。遇到露天演出,女演员贴“片子”用的假发还没贴上就已被经冻住;为了御寒,演员只能和装卸工人一起挤在卡车的驾驶室里化妆。为了挣钱贴补家用,演员作服装模特或者婚礼司仪的事早已是剧院公开的秘密。遇到当年共事的名角到济南演出,老演员们便会穿上家里最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首饰赶到后台,只为道声“辛苦”。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很多资深京剧演员,他们对京剧的热爱和忠诚勿庸置疑。面对京剧不景气的现状和渺茫的未来,这些京剧的守望者们却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平和。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京剧当前的衰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想,这个结论也许正是出于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热爱吧。 |
发布日期:2007/9/5 |
|
|